创元网配资
这里是超实用的二条
每篇解决一个育儿小问题,当好妈妈,更当好自己 ~
转眼间,2025 年的高考出分数线和录取等工作也将完毕。
读书的时候,不管爸妈还是老师们都会说,高考决定命运。今天我成为了妈妈,我当然是准备着,将有一日送女儿进考场的,但如今我已过 40 岁,当我自己回头看时,发现,高考并没有决定我的命运。
当我们说"高考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"的时候,这不是一句鸡汤和豪言壮语,不是说不用让孩子好好学习,拼命考试。
而是想好好讨论一个事实: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次博弈,如果用 985 和 211 录取作为标准,那即使拼尽了全力,最终成功者也只有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。
但所有的人,在后来漫长的人生路上,都要继续竞争下去,以我 41 岁的人生经验而言,真的有一些底层核心因素,是能让自己人生发生大不同的。
01
成事思维
我当年毕业进了二本学校,大部分同学都觉得,能找到个月薪 2000 的工作就不错了,所以实习也都挺松散的。
唯独我不"甘心",从一些大企业的打杂开始做起,毕业的时候自己的简历含金量已经很高了,最终成为了世界 100 强外企的管理培训生。
还有在职业上升道的时候,突遇小 D 28 周早产,我做了三年全职妈妈。也是因为不"甘心",我做了个全职妈妈重建计划,建立了自己的最初 99 天,一步一步让自己可以保持回归职场的状态,直到后来创业了。
图源:《一半命运设定,一半由我决定》实拍
大部分人看这类的故事都会用"励志、逆袭"这样的词语,但往往说完这些形容词后,也就意味着和"我无关",然后总会加上,我做不到你这样坚持的,我没有你这样的毅力。
但我却觉得这种"励志"里,藏着一种后天可习得的能力,就是成事思维。
所谓"成事思维",本质就是,我们用资源的眼光,而不是用问题的眼光看事情。
那为什么我觉得这是后天可习得的能力呢?因为我能给出培养的小方法(任何有方法的,都是能力,而不是遗传基因)。
看过我书的都能感受到,这些方法都很简单,立马能用,不需要特别巨大的理论系统。
举个例子,想做的念头冒出后,立马无数个自我否定时,我就会追问自己:
如果起点就是这么低,我尝试了最差是什么结果?
这个问句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写在了我的笔记本第一页,帮助我跨出了自我局限的第一步。
大学投简历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投了大公司不要我,我也不损失什么啊。
在职场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表达了不给我调动岗位,我也不损失什么啊。
当全职妈妈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学育儿以后不创业,我也不损失什么啊。
提高自己发音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就是每天录音一遍,没提高也不损失什么啊。
拍视频学化妆的时候,我告诉自己,哪怕最终画得还是很差,我也不损失什么啊。
对,这就是我的"成事思维",没那么高高在上,就是,"做了,最差结果也不损失什么"。
这些年,你们看到我的所有"成果",可以说是"幸存者偏差"。但"幸存者偏差"的本质就是,我们先要去做,然后有的成了,有的没成(没成也不损失什么)。
我们普通人想要等"老天赏饭吃",就需要先把碗筷洗干净,毕恭毕敬端手里。而绝不是看着柜子里的碗筷说,算了还是别碰了,万一碎了怎么办。
我们要成事,就是要先接纳自己是起点低,但也要告诉自己,最差原地踏步,说不定就能"赚到"。
(这也是我在新书里提到的学习模式:70% 从做中学创元网配资,20% 向他人学,10% 从书里学。我们大部分人都是动的太少)。
02
迭代思维
第一个思维大家看完,有人可能会说,我也不怕失败啊,我也一直尝试啊,但我试来试去大半辈子过去了,还在原地踏步。
我能很快迈出第一步,我也坦然接纳自己会大概率失败,但是我有个很关键的能力帮助我,每次都从过程和结果中复盘迭代,慢慢调整自己的策略。
同样的,这迭代思维也是一个可以习得的能力。书里分享过不少方法,这里也举个例子。
学习一个技能也好,开始一个项目也好,我会习惯性地做个自我监测,有几个提问模式:
1. 从学习方式中找差距:书里说的这个方法和我实践后的理解有什么偏差?
2. 从别人教授中找差距:他和我分享的这个经验和我实践后的适配度有什么偏差?
3. 从自己过程中找偏差:我现在的做法和我一开始的做法有什么偏差?
这三个提问模式会贯穿在我"做"这件事的过程中。
学录音时期:把每一次讲话的机会都当成自我提高的训练场
很多人开始做事后就会无意识,就像进入到了"自动驾驶"模式,没有随时监测调整方向。
又要拿我新书里的故事举例子了,我大学"走运"的契机就是从一次实习开始,虽然每天都在做数据录入,我自己上手后就会问,我的做法和教我的师傅做法有什么不同吗?我一周前的做法和现在的做法有什么不同吗?
顺着这样的自我提问,我就开始迭代优化流程了,最终琢磨出了一个数据库,提升了全部门的工作效率。
同样的,后来做了全职妈妈,屎尿屁熟练后,我又问自己,睡前模式我已经做了一年了,我现在做的和当时做的有什么不同?育儿书里教的和我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同?
然后我就自己优化,慢慢地,找到了提升效率的方式,帮助我赢得了更多晚上自我学习的时间,这就奠定了我后来有机会做自媒体创业的基础。
如果一个技能或者项目告一段落,我也会灵魂三拷问:
如果重做一遍,哪里可以做得更好?
这次没做好的原因是什么,立马开始可以补足的第一步是什么?
在这个过程中,值得我学习的人是谁?
你们总说我是成长型思维的人,但对我来说,这就是我自己和自己提问的模型而已。一开始可能需要刻意提醒自己,但用多了,这就形成了我的习惯模式了。
心理学家荣格曾经说过,大部分人都被自己的无意识操纵,还称之为"命运"。
那么我们如果学习刻意地在日复一日的日常中引入迭代思维,那么我们就把自己的无意识意识化,那我们也就更有掌控自己命运的能力了。
图源:网络
03
翻篇思维
最后一个思维,是我这几年才慢慢掌握的,可以说彻底治好了我的纠结内耗,就是学会翻篇。
翻篇,听上去特别简单,不去想不就行了,但会者不难,难者不会,我对翻篇思维的能力拆解就是,不去对抗自己的情绪。
落榜了,职场没晋升,难过了,还非要自己不难过,要奋起;
孩子期末没考好,自己工作到了瓶颈,焦虑了,还非要自我 PUA,不能焦虑;
这是曾经的我,道理上我懂,要翻篇才能有新的开始,于是理性强行干预我的感性,因为这才是"理论上正确的事情"。
我的无数次亲身经历告诉我,我越对抗,越内耗,最终把自己仅剩的精力和心力都耗尽了。
翻篇思维的第一步,恰恰是允许不翻篇,难过了就摆烂一下,焦虑了自己和自己待一下,愤怒了发泄一下。
我新书里就和你们分享过,职场领导力也可以包括允许自己真实"发怒";
小 D 早产后我也一直在哭,但哭完我们可以做点什么:
累了就歇,困了就睡,饿了就吃,渴了就喝,不和自己的本能对抗。
而是允许,先把自己的能量补充好了,内心自发就有力量来翻篇。
大家吃过补品就知道,很多人都容易"虚不受补",情绪占上风,能量低的时候,再有道理的"道理",我们都听不进,只会变成自己无法消化,变成进一步负担的"毒药"。
看到这里肯定有人会问了,那就一直摆烂了怎么办,那就一直歇了怎么办?
你们看,咱们人的精力就是都内耗在了这样的,对未来的"假想"害怕中。
我现在也时不时会冒出这样的杂念,而我现在都会问自己,不去想未来,就说现在此刻,你想不想摆烂,想不想歇了。如果答案是大大的是,那么就去做这件事。
这是我花了好几年才学会的,而当我学会了后,尝试了,我发现,不和自己本能较劲,其实不需要多久时间,我本能就想要"重新开始"了。
人生总有很多需要"重新再来过"的时刻,这也是我们改变命运的关键。但大部分人都没有告诉我们,翻篇是自然而然的结果,是需要先让自己活在当下,先看到自己的需求,先对自己温柔。
这些年写了 3000 多篇的文章
如果你的问题我没来得及回复
欢迎点击下方标签直达相关内容找到答案哦
话题索引
早教兴趣班
亲子沟通相处
亲子阅读
性格培养
管教引导
睡眠刷牙
社交能力
家庭教育选择
好好吃饭
内驱力培养
书单推荐
幼小衔接
婚姻关系
美容健身
资源总结创元网配资
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